0.jpg

原作者:Jacksonbie

选址位于上海市中心,离上海音乐学院5分钟步行。要找到一个裸高将近8米的大型空间供管弦乐和合唱团排练录音使用,同时建设四套独立使用的控制室。其中一套要满足多轨大型录音需求。

为此开始了漫漫无期的折腾……

建设背景:
从2020年开始,就想自己做一个自己真正的工作室。但那时候出于资源和能力,不敢想太大,只想自己折腾个100平左右。

后来和好朋友乐律的老板洪总聊起来,他们也想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管弦乐排练厅和录音场地。供两家上海超知名合唱团使用,于是一拍即合,我们依然各自经营,只需要做邻居就好。是最好的结果。

因为录音棚部分全部要靠自己出钱,不是国家项目,更靠不了爹。所以所有的设计都秉着花小钱尽量办大事的原则。慢慢就可以看到我用了很多旧款老设备,整个屋子里全新设备不算多,全都是自己在世界范围内多年积攒的淘货。但该花花,该省省,自己在意的地方。比如监听、声学、话筒,一样都没省钱。都找的最靠谱的选择。

寻找场地:
从2021年开始找,在上海市区做录音棚限制条件太多了。来来回回看了十几个地方,定金都付了好几次。最后每个都有各种硬伤,不得不放弃。

层高不够、位置太偏、停车不方便、价格太贵、二房东签约租约不安全、消防审批困难等等等……

一找找了两年

直到2022年6月,上海经历了许许多多。刚解封一点洪总给我看到现在这个地方,地理位置正在市中心,最重要有8米高,之前的舞蹈机构疫情跑路了。价格虽然依然不便宜。一千平拿下来一个月还是几十万。不过我们三家各付个的面积,相对就可控了很多相比周边动不动十几二十块的价格,已经非常好了。这个地段的住宅均价15w/平左右。当时的我还在云南旅居,现场都没来看到,直接远程签了合同!

那时候这个场地长这样

2.jpg

土建施工:
砌加气砖墙 图便宜找了个不是特备靠谱的施工队,这砖墙砌的好多bug,后面又花钱返工。千万不要图便宜!!

1.jpg

空调来来回回需要施工好几次,好几层的配合。要做录音级别的静音中央空调,成本也非常可怕。但外挂机还是太丑,而且录音不能开,不实用,所以咬牙上了。

q.jpg

土建完成,声学团队进场咯

q.jpg

大厅刚刚开始搭建钢结构。两侧做两层是为了办公,中间是音乐厅。

q.jpg

声学装修:
郭老师团队省心,中间还出差了两次,没怎么管。没事来工地看看进度。棚里的框架成型了。

疯狂塞棉:听郭老师说这个棉塞法很有讲究,有不同方向、不同厚度、深度、密度、影响的吸声扩散都不一样。

q.jpg

绷布了,感觉这个白色布很好看。像墙面一样。能绷的非常平整,需要点功夫。

q.jpg

厅里进了声学隔墙材料。因为承重原因,不能砌砖墙。到展会上找了一种新型材料。都没用过,但只能试试看。

q.jpg

厅的形状有了,找平开始

q.jpg

棚里灯都亮了,大棚选了4000k,不喜欢太黄,在小棚用了3000k,温馨

q.jpg

因为音乐厅太高了,声学要从天花板开始往下做,脚手架搭上了

q.jpg

因为要赶一个音乐会,还没铺地板就临时拉来排练了。称之为:微水泥地面!酷酷的

q.jpg

然后,大家都阳了!然后,过年了!正月十五之后才慢慢开工

……新年继续折腾

q.jpg

系统集成:设备调试
好多人好奇,系统集成到底是干啥的?其实就是接线。把声卡音箱话筒都连好,听起来很简单!BUT~对于一个中大型录音棚,这个工作量是很恐怖的。因为自己搭建要节省成本,所以要仔仔细细设计,节省ADDA、跳线盘、线材,还要做到灵活可靠。

CPU烧掉了N次。勉强设计完了第一版。但后面还在一直改改改和完善中。

设备都是之前慢慢积攒的,一次性买有点吓人,而且有很多东西并不是随时都可以买到的,从家里开始搬运设备,把露营车搬出来用。

q.jpg

跳线盘焊接,一定得找专业的!!!自己焊可能会疯,而且可能有一点小问题就抓狂挠头,这个量有点恐怖,拼命节省到3块96路跳线盘。之前算过如果全部io上跳线盘可能需要7块……

q.jpg

摆满的柜子很治愈~

q.jpg

开始调音箱:
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,咱就是擅长一个野路子和DIY。自己搭电子分频自己测延迟。每个单元手动搞。4分频8路功放,折腾了一周,叫身边朋友都来听听。裸频响非常优秀了。听感也如此真的可以下潜到20hz!!!听到了好多熟悉的曲子里完全没听到过的声音,激动……每天都在棚里听四五个小时。

q.jpg

突然接到了个需求:宋茜来录个综艺!!!
…………偶与SQ

q.jpg

Fairchild 627被动EQ的复刻 折腾了两台;鹰眼灯和影山一样:很帅、声音非常独特,和Pultec的曲线完全不一样。染色非常舒服,做做bass人声什么的。舒服!

q.jpg

北影黄鹏老师来指导工作~哈哈!黄老师用的话筒都是没见过的稀罕玩意,偷瞄了很多配方,去国外淘一淘。

q.jpg

这是我自己超喜欢的M49V。又是巨难买,从英国抢来一个配额。听说全世界一年25根,真的好听!觉得比Telefunken有时候更舒服。

q.jpg

The End
其实我们都是做编曲制作出身的,都不是专业搞录音混音的。开棚其实也算是给自己用方便。又还挺爱钻研折腾音频的。会发现我不太喜欢买大流产品。淘宝上随时花钱买到的东西,其实少了很多味道。

因为很多有趣的东西产量不多,纯手工。大牌量产之后的做工和用料都下滑很大。所以满世界找Vintage和稀奇物,也有很多没名的小东西,其实在国外都真的很便宜。只是没人认识,也没人敢买。

快速服务:点我加入VIP会员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文阅读

共 1545 次阅读